什么是情境?什么是场景?
提到情境或者场景,因为都是舶来品,不得不追根溯源,这里面有几个英文Situation、Context、Scenario,首先要掰扯一下:
Situation:情境或情景 本意更多地是基于不同维度的情形分类,时间感不强,主要突出空间(可以是虚拟的空间,例如抽象的维度,比如情境领导力课程当中的能力、意愿两个维度)
Context:原意上下文、背景 可翻作背景或场景,意指特定的时空组合,时间是其中很重要的要素,有了上下文的脉络才能看清当下,互联网当中所用的场景(出名源自吴声的《场景革命》)多用这个词,但互联网的用户场景指的其实是用户需求的分类方法,跟我们所谈的学习场景是有差别的。
Scenario:情形(中文翻成情景)面向未来的可能选择,这个其实本意是强调的战略规划当中的选择(如下图),没有太多时空感,这个词跟我们所讨论的情景学习相隔较远,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外文图书里谈情景学习或场景化学习多用的是Contextual Learning,意味着还原学习所必不可少的真实工作背景、环境等要素,解决学习场景和应用场景脱节的问题,譬如乘务员培训必须还原出其真实工作场景—飞机客舱,因此航空公司都有模拟舱培训,从这个角度而言用Situation是比较恰当的
我的理解
因此我们在学习领域用Situation和Context就好,在此我将Situation解读为情境而Context解读为场景。
- 文德老师所说的情境:
特指“与一个工作任务或子任务对应,所需解决的问题或痛点”,这一问题或痛点必须要有完整的输入(任务场景)-加工(处理过程)-输出(成果要求)要求。
例如上图(见《情境课程开发》35页)的移动终端营业厅客服人员销售任务一步步拆解,最终筛选出的H客户销号挽留情境,而其对应的输入-加工-输出情境定义和梳理如下图(见《情境课程开发》39页)所示
- 场景指的是学习和工作应用中的特定时空组合,其概念可大可小
以空乘客舱服务培训为例,我们可以说客舱是一个最大的学习场景(同时也是真实工作场景的仿真模拟),更小的学习场景要素包括制服、手推车、广播等
所以,依我个人看法,只要是在学习中引入工作场景的要素,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场景化学习,但由此开发出的课程却不一定是情境课程。
情境的作用
1.激活兴趣度,感觉落地
- 学员一走进课堂,一打开学习内容,马上意识到这跟自己的真实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这时就会激发学习兴趣,我们通常所说的“落地”。
- 从学员视角来看,就包括了内容落地和场景落地两个层面,单单是干货,如果感觉不到完整的应用情景,学员依然会觉得这培训“不落地”,学习动机和意愿就会受到抑制。
2.提高仿真度,促进转化
- 常规的培训之所以有问题,就是学和用相距太远,就好比在课堂上学游泳和踢球,到了游泳池和绿茵场学的东西全白搭,
- 基于真实、典型、挑战的工作场景来开发课程,学员在课堂上就可以完成很大部分迁移,而不必回去之后凭个人悟性再进行重构和个体迁移(95%的学员做不到这一点)
情境学习的限制
- 即使解决了最大程度逼近真实工作场景的问题,很多主题和技能的学习,其迁移和转化依然需要假以时日的,因为必须经过反复实践和巩固才能真正掌握
仍以踢足球为例,你即使请球王贝利在绿茵场上拆解每一个关键动作手把手教你踢球(此时情境学习已到极致),如果你不下苦功去练习每一个动作,并且亲自在真实的赛场上不断实践总结,你依然不可能成为合格的球员。
- 企业学习的很多技能,不论是销售、谈判、领导力、创新、决策无一不需要演练和实践才能逐步掌握,情境化学习只是缩短了知和行的差距,但不可能彻底抹平,所以不能指望情境学习药到病除,练习和训后跟进仍是培训落地的重要依托。
情境课程适用的情形
1、境课程比较(记住我这里说的是比较而不是绝对)适合:
- 中低端一线人群(通常面向外部客户的销售、客服)的技能性课程
- 任务单一且标准化程度较高
- 最好适用人群数量众多,这样才能摊薄开发成本,提升效益
2、场景化学习则适用范围很广,因为只是引入场景要素,应该说所有的学习能够场景化尽量场景化,总归对学习有促进作用。
情境课程不适合的情形
1.难度高
无法提炼出几个普适性的情境为纲来解决课程开发的问题。
拿我们培训人员熟悉的课程开发为例,课程开发是典型的工作任务技能,但是却不适合用情境课程的方法来设计,因为其中牵涉到的情境太多太复杂,有的需要规划和决策(例如课程逻辑怎么串接),有的需要分析(例如培训需求分析),有的需要人际互动(例如需求访谈、主题专家知识萃取引导),还有的需要文字编写(例如案例开发、讲师手册撰写),而且不同类型的课,如知识课、技能课,内训和公开课,还有区别
因此比较理想的课程开发学习还得是知识主题搭配案例示范以及工具表单的混合模式。大量的领导力课程、项目管理等也是这种情况。
2.颗粒大
当学习主题颗粒度太大时,情境无法规划和落地,因为包罗万象无法聚焦。
然而,如果我们将课程设计的工作细拆下去,譬如如何做销售培训需求访谈,如何做销售培训的二级评估,如何编写销售技巧培训的角色扮演,这样的任务我们就可以引入情境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了。
3.共性少
有时,针对同一个主题,内训是可以做情境课程的,而公开课则无法完全情境化,因为公开课啥人都有,需求非常多元,这时想要界定出一个共同的任务情境非常挑战
例如思维导图课,如果是针对培训经理或HR经理的,完全可以情境化成开发课件,汇报项目进展等典型情境下,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思路的梳理,而放到公开课里,只能采取知识课主题分析的方法,搭配举例和练习,以期最大程度兼顾众人需求。
4.期望低
还有的时候,教授主题明显是任务技能课,但时间有限或者学习目标仅仅是一般性的知道和理解,这时没必要按照情境课程的思路来设计
例如我们曾经开发过一门内部业务精品课—娱乐渠道终端拓展及管理,开篇有一个模块是关于娱乐渠道消费者及客户洞察的,这里面很多消费者和客户调研数据及发现,其实认真梳理完全是可以在工作任务(销售沟通和卖进)中找到典型情境的,但由于两天的课程这个部分只是定位于基础了解,并且只有2小时时间,所以我们就没有大动干戈,仅仅是按照一般性知识课程的做法,搭配了一些互助自学的学习活动,配合检测就OK了,杀鸡没必要用牛刀。
综上,情境课程和场景化学习都是好东西,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和培训落地和转化,然而,情境课程的开发需要扎扎实实地做任务和场景分析,同时有效地萃取专家经验,还要配合优质案例,所花功夫和精力必不会少,所以文德老师所说情境规划的新关痛很重要,好钢用在刀刃上,切忌为赶时髦而大干快上,穷人置衣、合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