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使用的9种应用场景

作者:邱昭良

按照我提出的企业学习体系框架:

从学习的性质(是否有明确的目标、内容、策略与过程设计和引领)上看,可将企业学习划分为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两类;

从学习形式(渠道或媒介)上看,可分为线上学习(在线学习)和线下学习(如面授培训、同行协助等)两类。

将二者组合起来,共有四项构成要素(如表1)。

 

 

 

在我看来,微课作为一种基本趋势,既是一些具体的技术与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模式。因此,它将渗透到企业学习的方方面面。在企业学习的四项要素中,都有微课的作为空间(参见表2)。

 

概括而言,微课在企业学习中有如下9种应用场景:

 

1、作为线下正式学习的补充

 

首先,微课可以作为面授培训等线下正式学习项目或活动的补充。

例如,对于面授培训来说,可以提前让学员预习一些相关的微课件,如知识点、案例等;

在培训之后,给大家推送一些复习资料、工具与模板等。由于微课的灵活,可以将原来孤立的事件式培训活动转化为连续的学习过程,提高正式学习的效果,促进学习的转化。

 

2、对线下正式学习的再造

 

更进一步,可以运用微课思维和机制,对正式学习进行再造。

例如,将原来2-3天的面授培训改造成基于微课的、线上与线下整合的混合式学习项目(类似“翻转课堂”),或者拆分成若干次0.5-1小时的线下分享或互动。

 

对此,我认为“微课”支持“碎片化学习”,首先是将知识内容“碎片化”,其次才是利用人们的“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前如“皮”,后者是“毛”。如果没有前者,后者将变得枯燥无味、痛苦不堪,正如“皮之不存,毛将焉存”。

 

3、重新设计在线学习

 

与对面授培训的再造类似,对于原来时长20分钟及以上的e-Learning课程,为适应“新人类”的学习特性,可以按知识点、场景、问题等“重新设计”成很多门微课,然后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使其更灵活地进行学习。这属于对线上正式学习的再造,有助于提高在线学习的效果。

 

4、新在线学习资源与活动

 

如上所述,由于微课便于众包、参与,可以快速更新,因此它将成为重要的在线学习资源,也是移动互联时代企业知识管理的创新策略。

从外部看,TED式微分享、大量在线学习/视频网站以及慕课(MOOCs),都是典型代表。

这种模式同样适用于企业内部,企业通过举办“微课大赛”或TED式访谈,可以快速建立起大量“接地气”的微学习资源。

例如,

京东大学通过“JD-Talk”,邀请一些内部业务专家/技术高手进行心得经验分享,快速获取员工知识;稍加剪辑、分类之后,通过内部在线学习系统(LMS)进行发布、分享,允许员工点评,促进了企业内知识的分享和更新。

他们还通过“随手拍Know-how”活动,鼓励一线员工把工作中的点滴经验拍摄下来、分享出去,也是利用“众包”模式,以微内容为核心的知识经营模式。

 

5、移动学习

 

微课与移动学习有着紧密的联系。不仅在于微课是适合移动的学习资源与形式,移动为微课的制作与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在于二者彼此增强,微课释放了移动的威力,移动让微课快速发展。因此,微课是企业移动学习的重要资源与形式,包括以培训为导向的微课程、以绩效支持为导向的微内容,以及员工自学、社会化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6、团队学习

 

线下非正式学习表现为学习者在工作职场的互动中发生的经验分享、行为改变,它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有大量偶然、无所不在的人际交流,也有一些相对正式的活动,如同行协助、复盘会、团队学习等。对于后者,微课也是很好的载体。例如,可以结合班前/班后会或项目复盘会,以微课形式进行分享、交流,促进团队效能提升。

 

7、新社会化学习

 

由于微课与移动的紧密结合,而社交媒体是移动互联网一个主要应用方向,因而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微分享、实时交流,或者进行微视频、微内容的传播分享,也是社会化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被国际人才开发协会(ATD)主席托尼•宾厄姆等称为“新社会化学习”。

 

此外,由于微课制作简单,在社交媒体的催生下,诞生了知识“众包开发”模式,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内容的创造者,成为“自媒体”。同时,也很容易构建个性化的“学习网络”(PLNs),使得微课的制作者、学习者与他人之间的互动频率大大增加,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创造微课、学习微课,与他人进行及时交流,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化学习。

 

8、知识管理

 

快速变化的企业内外部环境要求企业快速调整,产品生命周期变短,市场响应、内部流程、技术等都要灵活应变。为此,知识的“保质期”也变短了,要求企业快速创造、萃取并更新各方面的知识。在过去,企业要聘请内外部专家进行知识开发,制定出一套标准内容,然后进行统一训练。现在,毫无疑问,这种模式已经过时了。

 

为此,“用户创造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简称UGC)模式开始流行起来,让用户(包括企业一线员工和外部顾客)参与进来,通过经验分享或专题访谈,将业务专家的经验快速萃取出来,并制作成短小精悍、形式灵活的微课。事实上,这是一种利用“众包思维”开发微课的思路。不必让每一个人都接受系统的专业课程开发训练,却可以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微课的开发与分享中来,利用用户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快速萃取经验、惠泽他人。

 

同时,还可以通过快速迭代,获得反馈后继续修改,灵活便捷,更加适合于复杂多变的企业内外部环境。这是适应时代变化的创新知识管理模式。

 

9、绩效支持系统

 

除了传授知识、演示技能以外,微课还可以以绩效支持的形式呈现。一页纸的操作指南、流程图、检查清单、信息图等微内容也可以根据不同员工的需要而组合起来,辅之以内容规划与运营,即成为针对不同岗位员工的绩效支持解决方案。 换言之,微课既可以是正式学习的组成部分,也可以非正式学习的形式存在;既可以用以传授知识技能,也可以用以提供工作帮助,真正做到即学即用。

 

 

微课的上述9个应用场景,是并存的,不是非此即彼。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充分发挥微课的价值和优势,灵活选择并设计学习活动与资源的组合,才能全方位地支持个人和组织学习、推动组织发展。

按照我提出的企业学习体系框架:

从学习的性质(是否有明确的目标、内容、策略与过程设计和引领)上看,可将企业学习划分为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两类;

从学习形式(渠道或媒介)上看,可分为线上学习(在线学习)和线下学习(如面授培训、同行协助等)两类。

将二者组合起来,共有四项构成要素(如表1)。

在我看来,微课作为一种基本趋势,既是一些具体的技术与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模式。因此,它将渗透到企业学习的方方面面。在企业学习的四项要素中,都有微课的作为空间(参见表2)。

概括而言,微课在企业学习中有如下9种应用场景:

1、作为线下正式学习的补充

首先,微课可以作为面授培训等线下正式学习项目或活动的补充。

例如,对于面授培训来说,可以提前让学员预习一些相关的微课件,如知识点、案例等;

在培训之后,给大家推送一些复习资料、工具与模板等。由于微课的灵活,可以将原来孤立的事件式培训活动转化为连续的学习过程,提高正式学习的效果,促进学习的转化。

2、对线下正式学习的再造

更进一步,可以运用微课思维和机制,对正式学习进行再造。

例如,将原来2-3天的面授培训改造成基于微课的、线上与线下整合的混合式学习项目(类似“翻转课堂”),或者拆分成若干次0.5-1小时的线下分享或互动。

对此,我认为“微课”支持“碎片化学习”,首先是将知识内容“碎片化”,其次才是利用人们的“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前如“皮”,后者是“毛”。如果没有前者,后者将变得枯燥无味、痛苦不堪,正如“皮之不存,毛将焉存”。

3、重新设计在线学习

与对面授培训的再造类似,对于原来时长20分钟及以上的e-Learning课程,为适应“新人类”的学习特性,可以按知识点、场景、问题等“重新设计”成很多门微课,然后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使其更灵活地进行学习。这属于对线上正式学习的再造,有助于提高在线学习的效果。

4、新在线学习资源与活动

如上所述,由于微课便于众包、参与,可以快速更新,因此它将成为重要的在线学习资源,也是移动互联时代企业知识管理的创新策略。

从外部看,TED式微分享、大量在线学习/视频网站以及慕课(MOOCs),都是典型代表。

这种模式同样适用于企业内部,企业通过举办“微课大赛”或TED式访谈,可以快速建立起大量“接地气”的微学习资源。

例如,

京东大学通过“JD-Talk”,邀请一些内部业务专家/技术高手进行心得经验分享,快速获取员工知识;稍加剪辑、分类之后,通过内部在线学习系统(LMS)进行发布、分享,允许员工点评,促进了企业内知识的分享和更新。

他们还通过“随手拍Know-how”活动,鼓励一线员工把工作中的点滴经验拍摄下来、分享出去,也是利用“众包”模式,以微内容为核心的知识经营模式。

5、移动学习

微课与移动学习有着紧密的联系。不仅在于微课是适合移动的学习资源与形式,移动为微课的制作与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在于二者彼此增强,微课释放了移动的威力,移动让微课快速发展。因此,微课是企业移动学习的重要资源与形式,包括以培训为导向的微课程、以绩效支持为导向的微内容,以及员工自学、社会化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6、团队学习

线下非正式学习表现为学习者在工作职场的互动中发生的经验分享、行为改变,它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有大量偶然、无所不在的人际交流,也有一些相对正式的活动,如同行协助、复盘会、团队学习等。对于后者,微课也是很好的载体。例如,可以结合班前/班后会或项目复盘会,以微课形式进行分享、交流,促进团队效能提升。

7、新社会化学习

由于微课与移动的紧密结合,而社交媒体是移动互联网一个主要应用方向,因而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微分享、实时交流,或者进行微视频、微内容的传播分享,也是社会化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被国际人才开发协会(ATD)主席托尼•宾厄姆等称为“新社会化学习”。

此外,由于微课制作简单,在社交媒体的催生下,诞生了知识“众包开发”模式,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内容的创造者,成为“自媒体”。同时,也很容易构建个性化的“学习网络”(PLNs),使得微课的制作者、学习者与他人之间的互动频率大大增加,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创造微课、学习微课,与他人进行及时交流,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化学习。

8、知识管理

快速变化的企业内外部环境要求企业快速调整,产品生命周期变短,市场响应、内部流程、技术等都要灵活应变。为此,知识的“保质期”也变短了,要求企业快速创造、萃取并更新各方面的知识。在过去,企业要聘请内外部专家进行知识开发,制定出一套标准内容,然后进行统一训练。现在,毫无疑问,这种模式已经过时了。

为此,“用户创造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简称UGC)模式开始流行起来,让用户(包括企业一线员工和外部顾客)参与进来,通过经验分享或专题访谈,将业务专家的经验快速萃取出来,并制作成短小精悍、形式灵活的微课。事实上,这是一种利用“众包思维”开发微课的思路。不必让每一个人都接受系统的专业课程开发训练,却可以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微课的开发与分享中来,利用用户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快速萃取经验、惠泽他人。

同时,还可以通过快速迭代,获得反馈后继续修改,灵活便捷,更加适合于复杂多变的企业内外部环境。这是适应时代变化的创新知识管理模式。

9、绩效支持系统

除了传授知识、演示技能以外,微课还可以以绩效支持的形式呈现。一页纸的操作指南、流程图、检查清单、信息图等微内容也可以根据不同员工的需要而组合起来,辅之以内容规划与运营,即成为针对不同岗位员工的绩效支持解决方案。 换言之,微课既可以是正式学习的组成部分,也可以非正式学习的形式存在;既可以用以传授知识技能,也可以用以提供工作帮助,真正做到即学即用。

微课的上述9个应用场景,是并存的,不是非此即彼。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充分发挥微课的价值和优势,灵活选择并设计学习活动与资源的组合,才能全方位地支持个人和组织学习、推动组织发展。